标准详情
MT/T 1074-2008《煤中碱金属(钾、钠)含量分级》基本信息
标准号:MT/T 1074-2008
中文名称:《煤中碱金属(钾、钠)含量分级》
发布日期:2008-11-19
实施日期:2009-01-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40煤
MT/T 1074-2008《煤中碱金属(钾、钠)含量分级》介绍
《煤中碱金属(钾、钠)含量分级》(MT/T 1074-2008)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项煤炭行业标准。该标准于2008年11月19日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一、标准适用范围
MT/T 1074-2008标准适用于煤炭行业,特别是对煤中碱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和分类的领域。它规定了煤中碱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分级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二、煤中碱金属含量测定方法
1、样品采集与制备:标准规定了煤样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煤样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以确保煤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测定方法:煤中碱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光度法等。标准对各种测定方法的操作步骤、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结果计算与表示:标准规定了煤中碱金属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和表示方式,以便于煤炭企业和用户对煤中碱金属含量进行准确评估。
三、煤中碱金属含量分级
1、分级原则:煤中碱金属含量分级标准根据煤中钾、钠含量的不同,将煤炭分为不同的等级。分级的目的是为煤炭的开采、加工、运输和使用提供指导。
2、分级标准:标准规定了煤中碱金属含量的分级标准,包括低、中、高三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低等级:煤中钾含量小于0.5%,钠含量小于0.2%。
中等级:煤中钾含量在0.5%至1.5%之间,钠含量在0.2%至0.6%之间。
高等级:煤中钾含量大于1.5%,钠含量大于0.6%。
3、分级意义:煤中碱金属含量分级有助于煤炭企业和用户了解煤中碱金属含量的具体情况,从而在煤炭开采、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煤中碱金属对环境和设备的影响。
四、标准实施与监督
1、标准实施:MT/T 1074-2008标准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煤炭企业及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煤中碱金属含量的测定和分级。
2、监督与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煤炭企业执行MT/T 1074-2008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标准的实施效果。
MT/T 1074-2008《煤中碱金属(钾、钠)含量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煤中碱金属含量测定方法、指导煤炭企业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和设备损坏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煤炭企业和相关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此标准,不断提高煤炭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