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GB 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基本信息
标准号:GB 12331-1990
中文名称:《有毒作业分级》
发布日期:1990-04-23
实施日期:1991-01-01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归口单位:卫生部
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起草人:赵子璋、杨冬萍、蔡希智、许喜林、许树贞
中国标准分类号:C70工业防尘防毒技术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职业安全、工业卫生
GB 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介绍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0年4月23日发布了《有毒作业分级》标准(GB 12331-1990),并于199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有毒作业分级》标准旨在对有毒作业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以便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该标准适用于所有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业生产活动,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产品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
二、有毒作业的定义
根据GB 12331-1990标准,有毒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有毒物质的作业。这些有毒物质可以是气体、蒸汽、液体、固体或粉尘形式存在,且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
三、有毒作业的分级
1、一级有毒作业: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MAC)的作业。
2、二级有毒作业: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达到但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3、三级有毒作业: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但存在潜在毒性风险的作业。
四、分级依据
1、有毒物质的种类:不同种类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物质的毒性进行分类。
2、有毒物质的浓度: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是判断作业是否属于有毒作业的重要依据。
3、接触时间:工人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长短也是影响作业分级的因素之一。
4、防护措施:企业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也是决定作业分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防护措施要求
1、一级有毒作业:企业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设置通风系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
2、二级有毒作业:企业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工人的健康不受损害。
3、三级有毒作业:虽然毒性风险较低,但企业仍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
六、监督与管理
1、监督检查: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按照标准执行防护措施。
2、信息公开:企业应将有毒作业的相关信息向员工公开,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培训教育: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对有毒作业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