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45/T 980-2014《红树林害虫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45/T 980-2014
中文名称:《红树林害虫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4-02-28
实施日期:2014-03-28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5/T 980-2014《红树林害虫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DB45/T 980-2014《红树林害虫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并于2014年3月28日正式实施。
一、《规程》的背景与目的
《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红树林害虫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保障红树林的健康和稳定。
二、《规程》的主要内容
1、监测技术
《规程》详细规定了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监测技术,包括监测方法、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目测和捕虫网等工具,监测时间应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来确定,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防治技术
《规程》提出了多种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主要通过人工捕捉、灯光诱杀等方法减少害虫数量;生物防治则利用天敌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但需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防治效果评估
《规程》要求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害虫数量的减少、红树林生长状况的改善等指标。评估结果将用于指导后续的防治工作,以实现持续有效的害虫控制。
4、信息记录与报告
《规程》强调了信息记录与报告的重要性。要求在监测和防治过程中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三、《规程》的实施意义
《规程》的实施对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害虫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规范的监测和防治流程,可以提高公众对红树林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