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32/T 1286-2008《褐飞虱生物型鉴定操作规程 苗鉴法》

DB32/T 1286-2008 更新时间: 2024-11-10

标准详情

DB32/T 1286-2008《褐飞虱生物型鉴定操作规程 苗鉴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2/T 1286-2008

中文名称:《褐飞虱生物型鉴定操作规程 苗鉴法》

发布日期:2008-12-18    

实施日期:2009-02-18

发布部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1286-2008《褐飞虱生物型鉴定操作规程 苗鉴法》介绍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8年12月18日发布DB32/T 1286-2008《褐飞虱生物型鉴定操作规程 苗鉴法》(以下简称“本标准”)标准,并于2009年2月18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褐飞虱生物型的鉴定工作,包括科研、教学、检疫和农业生产等领域。通过标准化的鉴定方法,可以确保不同地区、不同实验室之间的鉴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二、标准主要内容

1、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褐飞虱生物型、苗鉴法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为后续的操作规程提供了基础。

2、鉴定材料

本标准详细列出了进行褐飞虱生物型鉴定所需的材料,包括水稻品种、褐飞虱虫源等,并规定了材料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3、鉴定方法

选择水稻品种:根据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作为鉴定材料。

准备虫源:采集不同地区的褐飞虱虫源,确保虫源的代表性。

饲养和繁殖: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褐飞虱进行饲养和繁殖,以获得足够的虫源用于鉴定。

接种:将褐飞虱接种到选定的水稻品种上,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

观察记录: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食量、繁殖力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记录,分析褐飞虱的生物型特征,确定其生物型。

4、鉴定结果的表达

本标准规定了鉴定结果的表达方式,包括文字描述和数据记录,以便于结果的交流和应用。

三、标准实施意义

本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褐飞虱生物型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可靠性,为褐飞虱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标准也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褐飞虱防控技术的发展。

DB32/T 1286-2008《褐飞虱生物型鉴定操作规程 苗鉴法》的发布和实施,为褐飞虱生物型的鉴定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于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剩余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