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32/T 1288-2008《棉花品种(系)成株期抗枯萎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DB32/T 1288-2008更新时间: 2025-04-02

标准详情

DB32/T 1288-2008《棉花品种(系)成株期抗枯萎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2/T 1288-2008

中文名称:《棉花品种(系)成株期抗枯萎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08-12-18    

实施日期:2009-02-18

发布部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1288-2008《棉花品种(系)成株期抗枯萎病性鉴定技术规程》介绍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8年12月18日发布了DB32/T 1288-2008《棉花品种(系)成株期抗枯萎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并于2009年2月18日正式实施。

一、《规程》主要内容

1、范围

《规程》规定了棉花品种(系)成株期抗枯萎病性鉴定的技术要求、鉴定方法和结果判定等,适用于江苏省内棉花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程》明确了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时需要参考的相关标准和文件,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等。

3、术语和定义

《规程》对棉花抗枯萎病性鉴定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如“成株期”、“抗性鉴定”等,以确保鉴定工作的标准化和统一性。

4、鉴定方法

《规程》详细规定了棉花抗枯萎病性鉴定的具体方法,包括病原菌的培养、接种、病害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步骤。

5、鉴定标准

《规程》对棉花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进行了分级,根据病害发生的程度和植株的生长状况,将抗性分为不同等级。

6、结果判定

《规程》规定了如何根据鉴定结果对棉花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进行判定,以及如何记录和报告鉴定结果。

二、《规程》的意义

1、指导作用

《规程》为棉花抗枯萎病性鉴定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指导科研人员和农业生产者进行有效的抗性鉴定。

2、促进品种改良

通过《规程》的实施,可以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棉花品种,促进棉花品种的改良和更新。

3、提高产量和品质

抗枯萎病性鉴定有助于选择和推广抗病品种,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4、保障产业安全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棉花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