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SC/T 7218.4-2015《指环虫病诊断规程 第4部分:坏鳃指环虫病》

SC/T 7218.4-2015更新时间: 2025-04-02

标准详情

SC/T 7218.4-2015《指环虫病诊断规程 第4部分:坏鳃指环虫病》基本信息

标准号:SC/T 7218.4-2015

中文名称:《指环虫病诊断规程 第4部分:坏鳃指环虫病》

发布日期:2015-02-09    

实施日期:2015-05-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提出单位: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归口单位: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6)    

起草单位:河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监测总站

起草人:曹杰英、张志华、刘文青、李全振、李凤超、康现江、赵宝华、申红旗、侯金良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水产、渔业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动物饲养和繁殖

SC/T 7218.4-2015《指环虫病诊断规程 第4部分:坏鳃指环虫病》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15年2月9日发布了SC/T 7218.4-2015《指环虫病诊断规程 第4部分:坏鳃指环虫病》国家标准。该标准自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SC/T 7218.4-2015标准主要针对坏鳃指环虫病的诊断方法和程序进行了规定。坏鳃指环虫病是由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extensus)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危害鱼类的鳃部,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二、诊断方法

1、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是诊断坏鳃指环虫病的重要方法。标准规定了病原学诊断的具体步骤,包括采集病鱼鳃部样本、显微镜检查、病原体形态特征描述等。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坏鳃指环虫的形态特征,如虫体大小、形状、附着方式等。

2、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鱼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标准规定了坏鳃指环虫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如鳃部肿胀、呼吸困难、生长缓慢等。还需注意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

3、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是确诊坏鳃指环虫病的重要手段。标准推荐使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通过PCR扩增病原体的特定基因片段,可以准确判断病鱼是否感染了坏鳃指环虫。

三、诊断程序

1、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主要依据病鱼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标准规定了初步诊断的流程,包括病鱼的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等。

2、确诊

确诊需要通过病原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测进行。标准规定了确诊的具体步骤,包括采集病鱼鳃部样本、显微镜检查、病原体形态特征描述、PCR检测等。

3、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是诊断过程的重要成果。标准规定了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包括病鱼基本信息、诊断方法、诊断结果、建议措施等。

四、预防和控制措施

1、养殖环境管理

标准强调了养殖环境对预防坏鳃指环虫病的重要性。建议加强水质管理,保持适宜的水温、溶解氧、pH值等,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2、鱼类健康管理

鱼类健康管理是预防坏鳃指环虫病的关键。建议定期对鱼类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加强鱼类的营养管理,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3、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控制坏鳃指环虫病的有效手段。标准推荐使用一些针对坏鳃指环虫的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如硫酸铜、甲硝唑等。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水体和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