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22/T 2622-2017《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22/T 2622-2017
中文名称:《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7-07-08
实施日期:2017-06-08
发布部门: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
起草人: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DB22/T 2622-2017《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622-2017)是一项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农业技术标准,该标准自2017年6月8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DB22/T 2622-2017《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防治技术规程》涵盖了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识别、监测、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吉林省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主要内容
1、病害识别
标准首先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叶片、茎秆和豆荚上可能出现的斑点特征,以及病害发展的不同阶段。这有助于种植者在病害初期就能准确识别,从而及时采取措施。
2、监测方法
标准规定了病害监测的方法和频率,包括田间调查、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步骤。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害发生和蔓延的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减少病害发生的关键。标准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土壤管理等,旨在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4、控制技术
对于已经发生的病害,标准提供了多种控制技术,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艺防治等。化学防治主要涉及合理使用农药,生物防治则利用天敌或生物制剂,农艺防治则包括调整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等。
三、实施意义
DB22/T 2622-2017的实施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该标准,种植者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