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GB/T 41815.2-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 第2部分:数据格式》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41815.2-2022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 第2部分:数据格式》
发布日期:2022-10-12
实施日期:2023-05-01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爱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起草人:钟陈、史春腾、李军、蒋慧、陈晨、陈子沣、王文峰、宋继伟、刘倩颖、易开军、梅敬青、杨春林、郑文强、何强、崔峰科、彭晋、王珺、任文奇、黄剑锋、林冠辰、蔡春水、于雪平、李星光、刘云涛、宋方方、罗中良、张亚浩、张玮、樊磊、赵春昊、胥建民、李清顺、张小亮、程治国等
中国标准分类号:L71编码、字符集、字符识别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字符集和信息编码
GB/T 41815.2-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 第2部分:数据格式》介绍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系列标准的第二部分,专注于定义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中用于呈现攻击检测的数据格式。标准的发布日期为2022年10月12日,并将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的主要内容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旨在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以便在检测呈现攻击(如伪造指纹、面部替换等)时,能够实现数据的有效交换和处理。标准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2、数据格式的定义
标准详细定义了用于呈现攻击检测的数据格式,包括数据结构、数据类型、编码方式等。这些定义确保了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能够无缝地交换和处理数据,提高了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扩展性。
3、安全性要求
在数据格式的定义中,本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性要求。这包括数据的加密、完整性校验、访问控制等,以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篡改或泄露。
二、标准的实际意义
1、提升系统安全性
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本标准有助于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安全性。统一的数据格式使得系统更容易集成最新的安全技术和算法,从而有效抵御各种呈现攻击。
2、促进技术发展
本标准的实施将促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使得研发人员可以专注于提高识别准确性和性能,而不是解决数据兼容性问题。
3、推动行业标准化
本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推动整个生物特征识别行业的标准化进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合作,因为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可以减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技术壁垒。
三、实施建议
1、行业培训与教育
为了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建议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行业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技术升级与改造
建议现有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根据本标准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以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3、监管与合规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监管,确保所有系统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GB/T 41815.2-2022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