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33/T 2148.7-2018《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

DB33/T 2148.7-2018更新时间: 2025-04-09

标准详情

DB33/T 2148.7-2018《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3/T 2148.7-2018

中文名称:《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

发布日期:2018-10-08    

实施日期:2018-11-08

发布部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总站

中国标准分类号:B15植物保护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农业和林业

DB33/T 2148.7-2018《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介绍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10月8日发布了《DB33/T 2148.7-2018《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并于同年11月8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本标准旨在规范杨梅褐斑病的测报调查技术,确保病虫害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标准涵盖了病害症状识别、调查方法、数据记录、预测和预报等关键环节,为杨梅褐斑病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病害症状识别

1、症状描述

本标准首先对杨梅褐斑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褐斑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中心可能变为灰白色,边缘呈褐色或深褐色。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背面可能出现灰黑色的霉层。

2、病原菌特性

标准还介绍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菌丝体、孢子形态、生长温度范围等,以便于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培养。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病害调查的时间节点,建议在杨梅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定期调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害发生的迹象。

2、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包括目测法、取样法等,标准详细说明了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四、数据记录与分析

1、数据记录

标准要求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病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病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病斑数量、病斑大小等信息。

2、数据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病害的发生趋势和严重程度,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五、预测与预报

1、预测模型

本标准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和气候条件的病害发生预测模型,帮助预测未来病害的发生情况。

2、预报发布

根据预测结果,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病害预报,指导农户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六、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修剪、清除病叶、改善果园通风条件等,以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推荐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并给出了用药指南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为杨梅褐斑病的监测、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杨梅病虫害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