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37/T 1291-2009《棉花杂交制种纯度田间检验规程》

DB37/T 1291-2009 更新时间: 2024-06-28

标准详情

DB37/T 1291-2009《棉花杂交制种纯度田间检验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7/T 1291-2009

中文名称:《棉花杂交制种纯度田间检验规程》

发布日期:2009-07-15

实施日期:2009-08-01

发布部门: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7/T 1291-2009《棉花杂交制种纯度田间检验规程》介绍

DB37/T 1291-2009《棉花杂交制种纯度田间检验规程》是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和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于2009年7月15日发布,并于同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制定背景

棉花作为山东省乃至重要农作物之一,其种子的质量和纯度直接关系到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统一的检验标准和规范,棉花杂交制种的纯度检验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制定和实施《棉花杂交制种纯度田间检验规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二、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DB37/T 1291-2009标准明确了其适用范围,即适用于山东省内的棉花杂交制种纯度的田间检验。

2、术语和定义:标准对“棉花杂交制种”、“纯度”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确保检验过程中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操作的一致性。

3、检验方法:详细规定了棉花杂交制种纯度的田间检验方法,包括样本的采集、检验流程、数据记录等环节。

4、结果判定:标准提出了纯度检验结果的判定标准,明确了合格与不合格的具体条件。

5、检验记录和报告:要求检验过程中应有完整的记录,并在检验结束后形成检验报告,以备后续查阅和追溯。

三、标准实施意义

1、提升种子质量:通过规范的检验流程,可以有效筛选出高纯度的棉花杂交种子,从而提高种子的整体质量和种植效果。

2、保障农民利益:规范的检验标准有助于农民选择质量可靠的种子,减少因种子问题导致的损失,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3、促进产业发展: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棉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监管: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监管棉花种子市场的依据,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种子。

四、标准执行建议

1、加强宣传培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DB37/T 1291-2009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确保从业人员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严格检验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流程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完善监管机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棉花种子市场的监管,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市场秩序。

4、持续改进: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棉花产业的发展变化。

阅读剩余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