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项目标准 > 正文

33种农残检测有哪些方法(方法介绍一览)

来源:企来检时间:2024-10-08

33种农残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生物传感器、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33种农残检测方法一览

1、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利用高压泵推动流动相通过色谱柱,使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基于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强度不同而被分离。色谱柱内的固定相可以是颗粒状物质,流动相是液体,样品组分在通过色谱柱的过程中,因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而分离。HPLC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速度快、样品回收容易,适用于广泛的样品类型,包括生物样品、环境样品和食品样品等。

2、气相色谱法

GC适用于挥发性农药的检测,通过加热样品使其挥发,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样品在色谱仪中蒸发并由惰性气体(流动相)携带通过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不同化合物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程度不同,导致它们在不同时间洗脱。GC具有高分离能力,适用于挥发性和热稳定性化合物的分析。在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石油化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检测、土壤分析等。

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LC-MS结合了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样品首先通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然后被送入质谱仪进行质量分析,通过测量样品分子的质荷比(m/z)来鉴定和定量化合物。LC-MS适用于复杂样品中微量农药残留的检测,能够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在药物代谢研究、环境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有应用。

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是检测挥发性农药残留的有力工具,样品在气相色谱中分离后,进入质谱仪进行离子化和质量分析,通过质谱图的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GC-MS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化合物,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如环境样品、食品、药物、生物样品等。

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表面,加入酶标记的对应抗体,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物,通过酶催化底物产生可检测的信号。ELISA适用于快速筛查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本较低,但可能需要特定的抗体。

6、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核酸等)与传感器的结合,通过生物识别元件对农药残留的特异性识别,将识别信息转换为可检测的信号,如电信号、光信号等。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检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适合现场检测和大批量样品的筛查。但生物识别元件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固定相上的样品组分在流动相中展开的层析技术。样品点在固定相上,通过流动相的扩散,不同组分因其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不同而分离。TLC是一种快速、简单、成本低廉的实验技术,适用于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和粗略定量。在实验室中广泛用于跟踪反应进程、鉴定反应产物和纯化化合物,但对设备要求不高,且消耗样品量小。

8、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以电场为驱动力的电泳技术,样品在充满缓冲溶液的毛细管中,根据带电粒子的电荷和大小在电场作用下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CE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样品和试剂消耗少等优点,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合成聚合物、核酸和蛋白质等的分离分析。特别适合于复杂样品的分析,如临床诊断样品和食品成分分析。

9、荧光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检测物质在吸收光能后发出的荧光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当物质吸收了激发光的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在返回基态时发射出波长较长的光(荧光)。荧光光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可以用于检测微量物质。在环境监测、生物化学和医药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如检测农药残留、生物组织中的荧光标记分子等。

10、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导致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被吸收。红外光谱法可以提供分子内部化学键和官能团的信息,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化学工业、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应用,如鉴定化学物质、分析大气污染物等。

11、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一种基于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对射频辐射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特定类型的原子核(如^1H, ^13C)在磁场中会产生能级分裂,当外部射频场与这些能级差匹配时,就会引起能级的跃迁,产生NMR信号。 NMR是一种高灵敏度、无损的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分子结构和动态信息。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有应用,如结构鉴定、反应机理研究、分子动态研究等。

12、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原子化器中,样品被转化为原子蒸气,这些原子蒸气对特定元素的特征波长光具有吸收作用。AAS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适用于金属元素和某些非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地质勘探等领域有应用,如检测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食品中的微量矿物质等。

13、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是一种基于气态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辐射后,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的光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和高灵敏度,尤其适合于Cd、Zn等元素的检测。

1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利用高温等离子体将样品汽化、电离,然后通过质谱仪分离和检测离子,进行元素分析。这种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检测到样品中的痕量和超痕量元素。

1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通过测量样品在等离子体激发下发出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能够提供广泛的元素检测范围,具有较好的线性范围和准确度。

16、紫外-可见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分析样品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光谱来检测农药残留。不同的化学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有特定的吸收特征,通过测量吸光度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7、拉曼光谱法

拉曼光谱法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效应的光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与入射光相互作用后散射光的波长变化来获取分子振动、转动等信息。该方法适用于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对水溶液中的样品分析尤为有效。

18、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TD-GC是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通过加热样品释放挥发性组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该方法对低浓度挥发性成分的敏感性高,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

19、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以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作为流动相,利用其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气体的扩散系数和液体的溶解能力的特性进行分离。通过改变压力和温度,可以调整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从而改变其溶剂性能,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SFC结合了GC和HPLC的优点,具有高柱效、快速分析、较宽的应用范围,适用于热不稳定和高分子量化合物的分析。

20、固相萃取法

SPE是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通过将样品溶液通过装有特定吸附剂的萃取柱,根据待测物质和杂质与吸附剂的亲和力差异,选择性地保留目标化合物,再用适当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SPE操作简便、快速,可自动化处理大量样品,减少溶剂使用,适用于复杂样品基质中的痕量分析。

21、固相微萃取法

SPME使用涂覆有特定吸附材料的微米级纤维,直接暴露于样品中或顶空部分,通过分子间的分配作用吸附目标化合物,然后通过热解吸或溶剂解吸的方式转移到分析仪器中进行分析。SPME是一种无溶剂、操作简便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适合现场快速分析,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物样品分析等领域。

22、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卡

基于胆碱酯酶抑制原理,当样品中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与检测卡上的显色剂反应时,会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显色剂颜色变化,通过颜色变化的深浅可以判断农药残留的存在。检测卡操作简单、快速,不需要复杂的仪器,适合现场快速筛查,但灵敏度和准确性相对较低。

23、凝胶渗透色谱

凝胶渗透色谱又称为体积排阻色谱,是一种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样品通过多孔凝胶柱时,较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孔洞而被排阻,较小分子则能进入孔洞,较大分子的流速较快,实现分离。GPC常用于确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也可用于除去样品中的大分子杂质。

24、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的溶解能力,通过改变压力和温度来调节溶解度,从而提取样品中的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SFE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技术,提取过程快速、无需有机溶剂,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和非极性到中等极性化合物的提取,用于食品、香料、药物和环境样品的分析。

25、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由Barker教授于1989年提出,通过将样品与固相萃取材料(如C18键合硅胶)混合研磨,形成半干状混合物,直接作为色谱柱的填料。使用不同溶剂淋洗柱子,实现目标化合物的洗脱和分离 。该技术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流程,避免了组织匀浆、沉淀、离心等步骤,减少样品损失,适合于药物残留分析,回收率大于80%,与样品种类无关,提高了分析速度,减少了试剂用量,适合自动化分析。

26、分子印迹合成受体

分子印迹技术通过制备特定农药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创建与目标农药分子结构互补的空腔,实现对目标农药的选择性识别和提取。这种方法在聚合过程中使用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聚合后移除模板分子,留下特定结构的空腔 。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抗体模拟物,在分离、疾病诊断、药物递送等领域有应用。MIP具有高度的专一性、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可以通过优化印迹条件提高亲和力和特异性。

27、吹扫蒸馏技术

吹扫蒸馏技术通过使用惰性气体(如氮气、氦气)吹扫样品,将挥发性农药残留从样品中提取出来,随后在吸附剂或冷阱中捕集,再进行热解吸和气相色谱分析。该技术无需使用有机溶剂,避免了环境污染和样品损失,具有取样量少、富集效率高、受基体干扰小等优点。但需注意避免水蒸气和气泡的干扰,以及控制适当的吹扫气流速和吹扫时间。

28、加速溶剂萃取

加速溶剂萃取在提高的温度(50~200℃)和压力(1000~3000psi)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提高温度增加了溶剂的溶解能力,而加压保持溶剂在液态 。加速溶剂萃取具有有机溶剂用量少、快速、基质影响小、回收率高和重现性好的优点。

29、微波辅助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利用微波能量加热样品,加速溶剂中农药残留的提取过程。微波能被样品和溶剂中的极性分子吸收,产生热量,从而加速萃取。MAE快速高效,加热均匀,具有选择性加热和生物效应,提高萃取效率。适用于生物样品和各种食品、环境样品的分析,操作简便,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

30、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基于有机溶剂与水相的不相溶性质,通过分液漏斗或其他设备进行振荡混合,使目标化合物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然后通过分液将两相分离。这是一种传统的提取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可能会因为乳化现象导致分离不彻底,且需要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有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31、化学速测法

化学速测法主要基于有机磷农药的氧化还原特性。有机磷农药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可以水解为磷酸和醇等,其水解产物与检测液反应,导致检测液颜色发生变化,是由紫红色变为无色。通过颜色变化的深浅,可以判断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情况。该方法简便、快速,不需要复杂的仪器,适合现场快速检测。但这种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容易受到还原性物质的干扰,检测限相对较高,主要用于有机磷类农药的检测。

32、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基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在乙酰胆碱酯酶及其底物(乙酰胆碱)的共存体系中加入样品提取液,若样品中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的活性会被抑制,导致底物不能被水解,不产生颜色变化;若样品中不含有这些农药,酶的活性不受影响,底物水解后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酶抑制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经济,样品无需净化,适用于现场检测。但此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测定,且对其他类型农药的检测不敏感。

33、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标记的抗体与农药分子(抗原)结合,然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在ELISA中,抗原或抗体被吸附在固相表面上,加入的标记抗体或抗原与样品中的农药分子特异结合,通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标记物,最后通过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变化或发光信号,通过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或光强度,计算出农药残留量。免疫分析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以针对特定农药进行定量分析。但可能需要特定的抗体,且对非目标分析物的交叉反应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阅读剩余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