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SN/T 1961.11-2013《出口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 第11部分: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麸质成分》

SN/T 1961.11-2013更新时间: 2025-02-22

标准详情

SN/T 1961.11-2013《出口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 第11部分: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麸质成分》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1961.11-2013

中文名称:《出口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 第11部分: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麸质成分》

发布日期:2013-03-01    

实施日期:2013-09-16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1961.11-2013《出口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 第11部分: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麸质成分》介绍

《出口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 第11部分: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麸质成分》(以下简称“本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13年3月1日发布,并于同年9月16日正式实施的一项国家标准。

一、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出口食品中麸质成分的检测,特别是对于含有小麦、大麦或黑麦等原料的食品。麸质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对于患有麸质过敏或乳糜泻的人来说,摄入含有麸质的食品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二、检测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的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微量的麸质成分。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样本制备:将食品样本进行粉碎、提取等处理,制备成适合PCR检测的样本。

2、DNA提取:从样本中提取DNA,并进行纯化处理。

3、实时荧光PCR: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PCR扩增麸质特异性DNA片段,并实时监测荧光信号。

4、数据分析:根据荧光信号的变化,计算麸质成分的含量。

三、标准要求

1、准确性:检测方法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避免其他非麸质成分的干扰。

2、灵敏度:检测方法应能够检测到食品中微量的麸质成分,满足食品安全标准。

3、重复性:检测方法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确保不同批次的样本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4、稳定性:检测方法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检测需求。

四、标准意义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出口食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的麸质成分,可以有效预防过敏事故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本标准也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