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23/T 1120-2007《农业信息采集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23/T 1120-2007
中文名称:《农业信息采集规范》
发布日期:2007-01-24
实施日期:2007-02-24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23/T 1120-2007《农业信息采集规范》介绍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7年1月24日发布了DB23/T 1120-2007《农业信息采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07年2月24日正式实施。
一、《规范》的背景和意义
农业信息采集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农业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信息的有效利用。因此,制定《规范》对于规范农业信息采集行为,提高信息采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范》的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的农业信息采集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信息采集。通过《规范》的实施,可以为各类农业信息采集活动提供统一的标准和依据,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规范》的主要内容
1、信息采集原则:《规范》明确了农业信息采集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等。
2、信息采集内容:《规范》规定了农业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3、信息采集方法:《规范》提出了农业信息采集的方法和手段,包括现场调查、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等。
4、信息采集流程:《规范》对农业信息采集的流程进行了规范,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环节。
5、信息采集质量控制:《规范》对农业信息采集的质量控制提出了要求,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
6、信息采集人员要求:《规范》对农业信息采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要求,以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7、信息采集设备和工具:《规范》对农业信息采集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进行了规定,以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规范》的实施意义
《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农业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信息采集行为,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农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规范》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农业信息采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升农业信息采集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