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11/T 830-2011《草履蚧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11/T 830-2011
中文名称:《草履蚧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1-11-10
实施日期:2012-03-01
发布部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11/T 830-2011《草履蚧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草履蚧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简称DB11/T 830-2011,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1年11月10日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
一、标准概述
DB11/T 830-2011标准规定了草履蚧的监测、防控策略、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具体内容包括:
1、术语和定义:明确了草履蚧、监测、防治等术语的含义。
2、监测:包括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等。
3、防控策略: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4、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5、防治效果评价:规定了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监测技术
草履蚧的监测是防治工作的基础。标准规定了以下监测技术要求:
1、监测时间:根据草履蚧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监测的最佳时期。
2、监测方法:采用目测、网捕等方法进行监测。
3、监测指标:包括草履蚧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等。
三、防控策略
草履蚧的防控策略是实现有效防治的关键。标准提出了以下防控策略:
1、预防为主:加强草履蚧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预防措施。
2、综合防治: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实现草履蚧的有效控制。
四、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利用草履蚧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人工捕捉、诱捕等方法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草履蚧的数量。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等生物资源,实现草履蚧的自然控制。
五、防治效果评价
防治效果的评价是检验防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标准规定了以下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包括草履蚧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等。
2、评价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防治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3、评价标准:根据草履蚧的控制效果,确定防治效果的评价标准。
DB11/T 830-2011《草履蚧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草履蚧的监测与防治工作的地方标准。该标准明确了监测技术、防控策略、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草履蚧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施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草履蚧的防治效果,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
六、建议
1、加强宣传培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DB11/T 830-2011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
2、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草履蚧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
3、鼓励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草履蚧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防治效果。
4、加强监管执法:加强对草履蚧防治工作的监管和执法,确保标准的实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