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粮油检验 大米颜色黄度指数测定”的标准号是:GB/T 24302-2009
GB/T 24302-2009《粮油检验 大米颜色黄度指数测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09-30发布,并于2010-01-01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人是朱之光、熊宁、余敦年、周展明、马煜、杨红卫、李癑、王志明、刘利、李雷、刘勇、王艳。
“粮油检验 大米颜色黄度指数测定”介绍
粮油检验中大米颜色黄度指数的测定是一个关键的质量评价过程。这个指标反映了大米在储存或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颜色变化,通常由于米粒中的一些生物化学成分如脂肪酸等氧化造成的。颜色的改变往往与大米的新鲜程度有关,颜色黄度指数越高,表明大米可能越不新鲜。因此,通过测定颜色黄度指数,可以评估大米的贮存条件是否得当和品质保持的状况。
进行大米颜色黄度指数测定时,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通常涉及到使用特定的颜色测量仪器,比如色差仪,它可以精确地测量米粒表面的反射率,并根据国际或者国家的标准来计算出黄度指数。为了获得可靠数据,样品需经过充分的混合,确保测试的代表性,同时操作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测试程序和环境控制,防止外部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这项测定对于粮食贸易商、加工企业以及质监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大米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的接受度,还直接关联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如果大米的颜色黄度指数超出一定标准,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其是否适合食用或者是否应当降价处理。定期监测这一指标还能帮助相关企业和机构优化存储和处理流程,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