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的标准号是:GBZ 106-2020
GBZ 106-2020《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04-03发布,并于2020-10-01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〇七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起草人是杨文峰、刘文骏、金增强、傅宝华、姜恩海、刘丽波、张照辉、江波、逯秀玲、李晓娜、甄彬彬、闫艺、郭林森。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介绍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是指在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环境下工作的职业人员,由于受到辐射的持续影响而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皮肤疾病。这些病症通常表现为皮肤的红斑、干燥、脱屑、瘙痒或增厚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溃疡或皮肤癌。为了确保及时准确地诊断这类疾病,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详细职业史和暴露情况,包括辐射的类型、强度以及接触的时间长度。还会进行皮肤科检查来观察皮肤的具体病变情况。
在进行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利用一些特殊的检测手段,比如皮肤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样本来确定病理改变的性质和程度。还可能会采用皮肤功能测试,比如测量皮肤对不同刺激的反应能力,以及使用放射性物质追踪技术来确定体内放射性物质沉积的情况。这些方法有助于评估患者皮肤损害的实际情况和可能的发展风险。
在确诊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后,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性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这可能包括局部应用的药物、减少进一步的辐射暴露、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等。同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或再发,医生还会提出长期的监测和管理建议。对于已经离开相关职业环境的患者,还需要指导其如何进行日常的皮肤护理和保护,以降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