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32/T 1290-2008《油菜抗菌核病鉴定方法与抗性评定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2/T 1290-2008
中文名称:《油菜抗菌核病鉴定方法与抗性评定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08-12-18
实施日期:2009-02-18
发布部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1290-2008《油菜抗菌核病鉴定方法与抗性评定技术规程》介绍
DB32/T 1290-2008《油菜抗菌核病鉴定方法与抗性评定技术规程》是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自2009年2月18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制定背景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油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其中抗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有效控制抗菌核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油菜的抗性,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制定了DB32/T 1290-2008标准。
二、标准主要内容
1、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对油菜抗菌核病、抗性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为后续的鉴定和评定工作提供了基础。
2、鉴定方法
标准详细规定了油菜抗菌核病的鉴定方法,包括病害症状的观察、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等。针对不同生育期的油菜,提出了相应的鉴定技术要点。
3、抗性评定技术规程
标准从抗性等级的划分、抗性测定方法、抗性评价指标等方面,对油菜抗性评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规定。通过科学的评定方法,可以准确评估油菜品种的抗病能力,为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4、种子质量监控
标准还对油菜种子的抗核病种子质量监控提出了要求,包括种子质量的检测方法、种子质量标准等。通过对种子质量的严格监控,可以确保种子的健康和抗病性。
三、标准实施意义
DB32/T 1290-2008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的鉴定和评定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和培育出高抗性油菜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损失。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油菜种植户的科学种植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标准推广与应用
自2009年实施以来,DB32/T 1290-2008标准已经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的油菜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组织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农民对标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同时,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也根据标准要求,加强了油菜抗病育种和种子质量监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