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35/T 1478-2014《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5/T 1478-2014
中文名称:《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4-12-29
实施日期:2015-03-02
发布部门: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福建省林业厅
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办公室
起草人:关玉贤、陈存及、钱国钦、罗家基、陈国瑞、张惠光、郑淑娟、包启龙
DB35/T 1478-2014《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介绍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年12月29日发布了DB35/T 1478-2014《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并于2015年3月2日正式实施。
一、《规程》的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
《规程》明确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工作。这包括了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公益林进行修复和更新,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2、术语和定义
《规程》对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确保了在实施过程中各方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执行标准一致。
3、修复原则
《规程》提出了林分修复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态优先、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等,强调在修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4、修复技术
《规程》详细规定了林分修复的技术要求,包括林分调查、规划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方面,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
5、质量控制
《规程》对林分修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施工质量、成活率、保存率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6、档案管理
《规程》要求对林分修复的全过程进行档案管理,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记录、监测评估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以便于后续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估。
二、《规程》的意义
1、生态保护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的林分修复,可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经济效益,如增加木材产量、提供生态旅游服务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社会效益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促进社会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的参与和支持,增强社会责任感。
DB35/T 1478-2014《生态公益林林分修复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为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