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SN/T 4286-2015《出口预包装食品麸质致敏原成分风险控制及检验指南》

SN/T 4286-2015更新时间: 2025-01-26

标准详情

SN/T 4286-2015《出口预包装食品麸质致敏原成分风险控制及检验指南》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4286-2015

中文名称:《出口预包装食品麸质致敏原成分风险控制及检验指南》

发布日期:2015-05-26    

实施日期:2016-01-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4286-2015《出口预包装食品麸质致敏原成分风险控制及检验指南》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15年5月26日发布了《出口预包装食品麸质致敏原成分风险控制及检验指南》(以下简称“标准”),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出口预包装食品麸质致敏原成分风险控制及检验指南》是一项针对出口预包装食品的麸质致敏原成分风险控制和检验的标准。

二、标准内容

1、麸质致敏原成分的定义和分类

标准首先明确了麸质致敏原成分的定义,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谷物中的麸质蛋白,它们可能引起部分人群的过敏反应。标准对麸质致敏原成分进行了分类,包括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类。

2、风险评估方法

标准规定了麸质致敏原成分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初步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措施。初步评估主要是对食品中的麸质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风险分析则是根据麸质成分的含量、食品的加工方式和消费者的敏感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则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配方、改进工艺等。

3、检验方法

标准提供了麸质致敏原成分的检验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LISA方法主要适用于快速筛查麸质成分,而HPLC方法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定量分析。

4、标签和标识要求

标准对食品标签和标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麸质成分的含量,并对高风险麸质致敏原成分进行醒目标识,以提醒消费者注意。

5、记录和追溯

标准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记录和追溯体系,记录麸质致敏原成分的风险控制和检验过程,确保产品安全可追溯。

三、标准的意义

《出口预包装食品麸质致敏原成分风险控制及检验指南》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提高食品出口质量、促进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它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风险控制和检验方法,有助于降低食品中麸质致敏原成分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它有助于提高食品出口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它有助于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促进食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