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GB/T 14353.13-2014《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镓量、铟量、铊量、钨量和钼量测定》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4353.13-2014
中文名称:《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镓量、铟量、铊量、钨量和钼量测定》
发布日期:2014-12-05
实施日期:2015-04-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归口单位: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
起草单位: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
起草人:熊英、王龙山、吴赫、胡建平
中国标准分类号:D40有色金属矿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60金属矿
GB/T 14353.13-2014《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镓量、铟量、铊量、钨量和钼量测定》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14353.13-2014《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镓量、铟量、铊量、钨量和钼量测定》(以下简称“该标准”)。该标准于2014年12月5日发布,并将于201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内容概述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中镓、铟、铊、钨和钼五种元素的测定方法。这些元素在矿产资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镓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铟在半导体材料中的使用等。
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该标准对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样品的采集应遵循代表性原则,确保样品能够反映矿石的真实成分。样品的制备应遵循均匀性原则,确保样品在分析过程中的均匀性。样品的包装、运输和储存也应符合相关要求,以避免样品在这些过程中受到污染或发生变质。
三、分析方法的选择
该标准提供了多种分析方法,以满足不同实验室和不同分析需求的要求。这些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设备条件和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四、分析过程的控制
在分析过程中,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标准对分析过程提出了严格的控制要求。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分析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实验室应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方法验证,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还应建立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对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五、结果的报告与解释
在分析结果的报告与解释方面,该标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分析结果应以规范的格式进行报告,包括样品信息、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等。分析结果的解释应基于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需求,避免对结果的误解和误用。分析结果的报告还应考虑到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GB/T 14353.13-2014《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镓量、铟量、铊量、钨量和钼量测定》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矿产资源的化学分析方法、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