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GB/T 36810-2018《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6810-2018
中文名称:《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发布日期:2018-09-17
实施日期:2019-04-01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1)
归口单位: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1)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起草人:刘跃庭、罗加凤、牛春敬、崔铁军、廖芳
中国标准分类号:B16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农业和林业综合
GB/T 36810-2018《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介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36810-2018《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以下简称“标准”),并于2019年4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GB/T 36810-2018标准涵盖了草莓枯萎病菌的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病害的田间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等多个方面,为草莓枯萎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形态学鉴定
草莓枯萎病菌的形态学鉴定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菌丝、孢子囊、孢子等的形态特征。通过形态学鉴定,可以初步判断病原菌的种类和特性,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病害诊断提供基础。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的关键环节。标准规定了草莓枯萎病菌的DNA提取、PCR扩增、凝胶电泳、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可以准确识别草莓枯萎病菌的种类和遗传特性,为草莓枯萎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四、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
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是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的重要环节。标准规定了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方法、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的控制等操作步骤。通过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可以获取纯种的草莓枯萎病菌,为病害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五、病害的田间诊断
草莓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规定了草莓枯萎病的症状识别、病害发生规律、病原菌的田间分布等田间诊断方法。通过田间诊断,可以及时发现草莓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为病害的防控提供预警信息。
六、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是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的重要环节。标准规定了草莓枯萎病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等操作步骤。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准确识别草莓枯萎病菌的种类和特性,为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GB/T 36810-2018《草莓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发布和实施,为草莓枯萎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病害的田间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等多种方法,可以准确识别草莓枯萎病菌的种类和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