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核果类水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的标准号是:DB11/T 2123-2023
DB11/T 2123-2023《核果类水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06-25发布,并于2023-10-01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平谷区果品产业服务中心、北京市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北京市顺义区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大兴区果林研究所等;起草人是王宝刚、王云香、李宇超、姜全、李文生、孙浩元、常虹、任飞、王东峰、周家华、王世升、段续伟、高冲、程明远、王一臻、于雷、刘鑫、崔祥明、郝硕杰、侯宁、张春和、蔡继红、李松涛、陈浩、郑丽萍、郝洁。
“核果类水果采后处理技术规范”介绍
核果类水果,如桃、杏、梅和樱桃,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而广受消费者喜爱。为了确保这些水果从采摘到上市的过程中保持最佳品质,实施一系列专业的采后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技术规范主要包括适时的采摘,正确的清洗和分级,以及恰当的包装和储存方法。
适时采摘是保证核果类水果质量的首要步骤,通常在果实达到生理成熟期进行,这时果实的糖度和色泽达到最佳状态。采摘后的水果需要通过温和的方式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灰尘和农药残留,随后按大小、颜色和成熟度进行分类,以确保每批果实的均质性。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在储存方面,温度和湿度控制是关键。核果类水果应在低温、相对高湿的环境中储存,这有助于延缓果实的新陈代谢和腐败过程。同时,定期检查和及时去除病变或过熟的果实,可以防止病害的传播,维持整批果实的品质。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技术规范,我们能够有效提升核果类水果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果品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