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QX/T 133-2011《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基本信息
标准号:QX/T 133-2011
中文名称:《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
发布日期:2011-06-07
实施日期:2011-11-01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
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起草人:熊安元、王伯民、朱燕君、应显勋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QX/T 133-2011《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介绍
2011年6月7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QX/T 133-2011),并于同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内容
1、气象要素的分类
标准将气象要素分为了七大类,分别是: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能见度和辐射。每一大类下又细分为若干小类,如温度类下有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
2、气象要素的编码
对于每一类气象要素,标准都规定了相应的编码规则。编码采用数字或字母的形式,以确保气象数据的标准化和唯一性。例如,温度类的编码规则为“T”,其中最高温度的编码为“T1”,最低温度的编码为“T2”。
3、气象数据的表示
标准规定了气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数据的格式、单位和精度等。这有助于提高气象数据的可读性和可比性,方便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4、气象数据的交换
为了实现气象数据的有效交换,标准规定了数据交换的格式和协议。这有助于降低数据交换的难度,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
二、标准的意义
1、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统一的分类和编码规则,可以减少气象数据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2、促进气象数据的共享
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气象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3、提升气象服务的效率
标准化的气象数据有助于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4、推动气象学科的发展
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气象学科的发展,促进气象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QX/T 133-2011《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是中国气象局在气象标准化领域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提高了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易用性,而且促进了气象数据的共享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