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LY/T 2106-2013《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基本信息
标准号:LY/T 2106-2013
中文名称:《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
发布日期:2013-03-15
实施日期:2013-07-01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提出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归口单位: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2)
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北京林业大学、上海市林业总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起草人:闫峻、赵宇翔、柴守权、张宗华、刘枫、王焱、陈文汇、吴松玲、胡学兵、潘宏阳
中国标准分类号:B16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农业和林业
LY/T 2106-2013《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介绍
《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LY/T 2106-2013)是由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LY/T 2106-2013)是于2013年3月15日发布,并自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一项林业行业标准。
一、危险性等级划分
1、分级方法
标准中明确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险性等级划分方法,通常根据其对林业资源的破坏程度、传播速度、防控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有害生物的生态适应性、繁殖能力、对环境的依赖性以及对林业生产的影响等。
2、分类标准
根据危险性的不同,林业有害生物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通常包括高危险性、中危险性和低危险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管理措施
1、高危险性管理
对于高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标准要求采取更为严格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措施。这可能包括定期的普查、风险评估、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以及紧急防控措施的实施。
2、中危险性管理
中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以及适时的防控措施。管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调整,以确保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扩散。
3、低危险性管理
低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通常不需要特别的防控措施,但应进行常规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三、标准的应用
《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LY/T 2106-2013)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策略制定;林业有害生物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林业有害生物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
《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LY/T 2106-2013)的发布和实施,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明确危险性等级划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效率和效果,保障林业资源的安全和生态平衡。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共同维护林业生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