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53/T 653.5-2014《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

DB53/T 653.5-2014更新时间: 2025-04-10

标准详情

DB53/T 653.5-2014《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基本信息

标准号:DB53/T 653.5-2014

中文名称:《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

发布日期:2014-11-14    

实施日期:2015-01-15

发布部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3/T 653.5-2014《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介绍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年11月14日发布了《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DB53/T 653.5-2014)标准,并于2015年1月15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DB53/T 653.5-2014)是云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涵盖了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禽、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多个类别的监测内容。

二、监测对象

1、水禽:包括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栖息和繁殖的各种鸟类,如鸭、鹅、天鹅等。

2、水生动物: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生物。

3、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等在湿地环境中生长繁殖的动物。

4、爬行动物:包括蛇、龟、蜥蜴等在湿地环境中活动的爬行动物。

5、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蜘蛛、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

三、监测方法

1、样线法:通过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设置样线,记录沿线遇到的动物种类和数量。

2、样点法: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点,对样点内的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3、捕获-标记-再捕获法:对特定种类的动物进行捕获、标记,然后在一定时间后再次捕获,通过比较捕获率来评估动物的数量。

4、声学监测法:利用声学设备对水禽等动物的叫声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评估其种群数量和分布。

四、监测指标

1、物种多样性:评估湿地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

2、种群数量: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类动物的种群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3、生态位:研究不同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4、生物量:评估湿地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总生物量,反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健康状况:对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生长、繁殖、疾病等方面。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

1、数据记录:在监测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动物的种类、数量、性别、年龄等信息。

2、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标准化的数据集。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动物多样性、种群数量等指标。

4、结果应用: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决策,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频率与周期

1、季节性监测: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季节变化,选择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进行监测。

2、年度监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监测,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年度变化。

3、长期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以评估其长期变化趋势。

七、标准的意义与应用

《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DB53/T 653.5-2014)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也为相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技术参考,有助于提高湿地生态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