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SN/T 1300-2003《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

SN/T 1300-2003更新时间: 2025-05-04

标准详情

SN/T 1300-2003《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1300-2003

中文名称:《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

发布日期:2003-08-18    

实施日期:2004-02-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提出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人境检验检疫

起草人:颜启东、徐云庆、曾建芳、李俊志、张瑞来、邵春棋    

中国标准分类号:C62卫生检疫

SN/T 1300-2003《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介绍

《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SN/T 1300-2003)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该标准于2003年8月18日发布,并于2004年2月1日正式实施。

一、监测目的

1、掌握国境口岸蚊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2、分析蚊类与疾病传播的关系,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3、评估蚊类对国境口岸卫生安全的影响,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原则

1、科学性:监测方法应科学、合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系统性:监测工作应全面、系统,覆盖所有可能的蚊类栖息地;

3、可操作性:监测方法应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

4、持续性:监测工作应具有持续性,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蚊类传播疾病的风险。

三、监测对象

《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规定,监测对象包括国境口岸区域内的所有蚊类。具体包括:

1、定居蚊类:如库蚊、按蚊、伊蚊等;

2、迁徙蚊类:如亚洲虎蚊等;

3、其他可能携带病原体的蚊类。

四、监测方法

1、人诱法:通过人体吸引蚊类,观察和捕捉蚊类;

2、光诱法:利用蚊类对光的趋光性,使用光诱设备捕捉蚊类;

3、CO2诱捕法:利用蚊类对二氧化碳的趋化性,使用CO2诱捕设备捕捉蚊类;

4、陷阱法:使用不同类型的陷阱,如粘虫板、水盆等,捕捉蚊类。

五、监测频率

1、高风险区域:每月至少监测一次;

2、中风险区域: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

3、低风险区域:每半年至少监测一次。

六、监测结果的记录与报告

监测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方法、数量等信息。同时,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1、记录应清晰、准确,便于查阅和分析;

2、报告应及时、全面,包括监测结果和建议的防控措施。

《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SN/T 1300-2003)为国境口岸蚊类的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通过规范监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蚊类传播疾病的风险,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监测工作。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