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51/T 1657-2013《丘陵旱地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51/T 1657-2013
中文名称:《丘陵旱地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3-12-02
实施日期:2014-03-01
发布部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1/T 1657-2013《丘陵旱地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介绍
DB51/T 1657-2013《丘陵旱地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份农业标准,其发布日期为2013年12月2日,并自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DB51/T 1657-2013标准涵盖了丘陵旱地小麦机播高产栽培的全过程,包括土地准备、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各个环节。通过对这些环节的规范管理,可以确保小麦的高产和优质。
二、土地准备
标准首先对土地准备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翻、平整和施肥,以保证土壤的疏松和肥沃。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三、种子选择
种子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对种子的选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种子的品种、纯度、发芽率等指标。选择适宜的种子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适应性和产量。
四、播种技术
播种是小麦生长的第一步。标准对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参数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小麦的均匀生长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对播种机的操作和维护提出了要求,以保证播种的质量和效率。
五、施肥技术
施肥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重要手段。标准对施肥的种类、用量、时间和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标准对病虫害的防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病虫害的识别、预防和治理方法。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损失,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七、收获技术
收获是小麦生产的最后一环。标准对收获的时间、方法和设备进行了规定,以保证收获的及时性和质量。还对收获后的小麦储存和运输提出了要求,以减少损失和保证小麦的品质。
八、标准的意义
DB51/T 1657-2013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丘陵旱地小麦的机播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该标准,农民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小麦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