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SL 568-2012《土壤墒情评价指标》基本信息
标准号:SL 568-2012
中文名称:《土壤墒情评价指标》
发布日期:2012-07-20
实施日期:2012-10-20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SL 568-2012《土壤墒情评价指标》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于2012年7月20日发布了《土壤墒情评价指标》(SL 568-2012),并于同年10月20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土壤墒情评价指标》(SL 568-2012)是一项针对土壤墒情评价的国家标准,它规定了土壤墒情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等内容。
二、评价方法
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土壤墒情评价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直接测量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等,来评价土壤墒情。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墒情的快速评价。
2、间接法
间接法是通过分析土壤的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合气象、水文等因素,来间接评价土壤墒情。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土壤墒情的监测和评价。
三、评价指标
1、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是衡量土壤墒情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土壤中水分的含量。
2、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它与土壤的密度有关,可以反映土壤的紧实程度。
3、土壤水分有效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是指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含量,它是评价土壤墒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4、土壤水分吸力
土壤水分吸力是指土壤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它与土壤的孔隙结构有关,可以反映土壤的保水能力。
5、土壤水分亏缺量
土壤水分亏缺量是指土壤实际含水量与正常含水量之间的差值,它反映了土壤的干旱程度。
四、评价等级
1、过湿
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不利于植物生长。
2、湿润
土壤水分含量适中,适宜植物生长。
3、适中
土壤水分含量略低于适宜值,但植物仍能正常生长。
4、干旱
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影响植物生长。
5、严重干旱
土壤水分含量极低,严重影响植物生长。
五、应用领域
《土壤墒情评价指标》(SL 568-2012)标准适用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通过科学评价土壤墒情,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合理的灌溉建议,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