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34/T 1578-2011《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4/T 1578-2011
中文名称:《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1-12-16
实施日期:2012-01-16
发布部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4/T 1578-2011《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介绍
DB34/T 1578-2011《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一、《规程》的主要内容
1、术语和定义
《规程》首先明确了相关术语和定义,如“麦茬玉米”、“低洼地”等,为后续内容的理解和实施提供了基础。
2、栽培区域
《规程》规定了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的栽培区域,明确了适宜栽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3、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规程》对品种选择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适应性、抗性和产量等方面。
4、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规程》对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播种密度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5、土壤管理
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规程》对土壤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和土壤改良等方面。
6、施肥技术
施肥是保证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手段。《规程》对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7、灌溉技术
灌溉是保证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规程》对灌溉的时间、方式和量等进行了具体规定。
8、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规程》对病虫害的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9、收获技术
收获是玉米生产的最后一环。《规程》对收获的时间、方式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二、《规程》的意义
1、规范栽培技术:《规程》为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的栽培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栽培水平和产量。
2、保障农民利益:通过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B34/T 1578-2011《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安徽省在农业标准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规范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