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51/T 2028-2015《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

DB51/T 2028-2015更新时间: 2025-03-26

标准详情

DB51/T 2028-2015《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51/T 2028-2015

中文名称:《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5-09-25    

实施日期:2016-01-01

发布部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1/T 2028-2015《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介绍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5年9月25日发布了DB51/T 2028-2015《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规程》的适用范围

《规程》规定了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操作步骤,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大熊猫栖息地的修复工作。《规程》也可供其他地区的大熊猫栖息地修复工作参考。

二、《规程》的基本原则

《规程》明确了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的基本原则,包括:

1、生态优先原则:修复工作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优先考虑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功能。

2、科学性原则:修复工作应遵循科学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3、可持续性原则:修复工作应考虑长远发展,确保修复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4、保护性原则:修复工作应尽量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保护其原有生态特征。

三、《规程》的技术要求

《规程》对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

1、修复目标:明确修复工作的具体目标,如恢复植被、改善土壤、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等。

2、修复方法:根据修复目标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源保护等。

3、修复材料:选用环保、安全、可持续的修复材料,如有机肥料、生物菌剂等。

4、修复时间:合理安排修复时间,避免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不利影响。

5、修复效果评估:对修复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规程》的操作步骤

《规程》对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的操作步骤进行了明确规范,主要包括:

1、现场调查: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土壤、水源等进行全面调查,为修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修复方案制定: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目标、方法、材料等。

3、修复实施:按照修复方案,组织实施修复工作,确保修复效果的实现。

4、效果监测与评估:对修复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确保修复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5、后期管理:加强修复后的大熊猫栖息地管理,防止人为破坏,维护修复成果。

DB51/T 2028-2015《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为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遵循《规程》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采取合理的操作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的效果。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