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SN/T 2013-2007《暗褐断眼天牛检疫鉴定方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2013-2007
中文名称:《暗褐断眼天牛检疫鉴定方法》
发布日期:2007-12-24
实施日期:2008-07-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提出单位:国家认证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国家认证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
起草人:陈乃中、张生芳、何德敏、丁三寅、李惠萍、付冬良、徐瑛、李林、徐明艳
SN/T 2013-2007《暗褐断眼天牛检疫鉴定方法》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7年12月24日发布了SN/T 2013-2007《暗褐断眼天牛检疫鉴定方法》标准,并自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暗褐断眼天牛的检疫鉴定方法,适用于农业、林业、植物保护等领域。
2、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暗褐断眼天牛及其相关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
3、形态特征
标准详细描述了暗褐断眼天牛的形态特征,包括体长、体色、触角、翅、足等,为检疫鉴定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4、生物学特性
标准对暗褐断眼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阐述,包括生活习性、食性、繁殖等,有助于了解其生活史和生态位。
5、检疫鉴定方法
这是标准的核心技术部分,规定了暗褐断眼天牛的检疫鉴定流程,包括样本采集、样本处理、形态观察、显微镜检查等步骤。
6、鉴定结果的判断
标准对鉴定结果的判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阳性、阴性、可疑等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
二、标准实施意义
1、提高检疫鉴定准确性
通过规范的鉴定方法,可以提高暗褐断眼天牛检疫鉴定的准确性,减少误判和漏判的可能性。
2、提升检疫效率
标准对鉴定流程进行了优化,简化了部分操作步骤,有助于提高检疫鉴定的效率。
3、促进农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及时、准确的检疫鉴定,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暗褐断眼天牛的传播,减少其对农作物和林木的破坏,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4、保护生态环境
暗褐断眼天牛的控制和防治,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SN/T 2013-2007《暗褐断眼天牛检疫鉴定方法》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暗褐断眼天牛检疫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