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51/T 1282-2011《猪副嗜血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

DB51/T 1282-2011更新时间: 2025-04-05

标准详情

DB51/T 1282-2011《猪副嗜血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51/T 1282-2011

中文名称:《猪副嗜血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1-06-27    

实施日期:2011-07-01

发布部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1/T 1282-2011《猪副嗜血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介绍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1年发布了DB51/T 1282-2011《猪副嗜血杆菌分离鉴定技术规范》,并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本标准规定了猪副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保存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旨在为猪副嗜血杆菌的检测和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方法。通过实施本标准,可以提高猪副嗜血杆菌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为猪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样品采集与处理

1、样品采集

本标准规定了猪副嗜血杆菌的样品来源,主要包括病死猪的肺、脑、肝、脾、关节液等组织。在采集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

2、样品处理

样品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处理。对于固体组织样品,需要进行研磨、匀浆等操作;对于液体样品,可以直接进行培养。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活性。

三、分离培养

1、培养基选择

本标准推荐使用含5%~10%小牛血清的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以促进猪副嗜血杆菌的生长。

2、培养条件

猪副嗜血杆菌为需氧菌,应在5% CO2环境下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18~24小时。

3、培养观察

培养过程中,应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猪副嗜血杆菌。

四、鉴定方法

1、形态学鉴定

猪副嗜血杆菌的典型形态为球形,呈散在或成堆分布。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进行初步鉴定。

2、生化鉴定

猪副嗜血杆菌具有嗜血特性,可通过血琼脂培养基进行嗜血性鉴定。还可以通过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等生化试验进行进一步鉴定。

3、分子生物学鉴定

通过PCR扩增猪副嗜血杆菌特异性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常用的基因有gapA、hbpA等。

4、血清学鉴定

可通过ELISA、凝集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检测猪副嗜血杆菌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进行血清学鉴定。

五、菌株保存

1、短期保存

猪副嗜血杆菌可短期保存在含5% CO2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中,保存温度为4℃。

2、长期保存

长期保存可采用冷冻干燥法或液氮冷冻法。冷冻干燥法需将菌株与保护剂混合后,进行冷冻干燥;液氮冷冻法需将菌株在液氮中快速冷冻,然后保存在-80℃的条件下。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