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岩溶关键带监测技术要求”的标准号是:GB/T 43216-2023
GB/T 43216-2023《岩溶关键带监测技术要求》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09-07发布,并于2024-01-01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起草人是章程、蒋忠诚、王世杰、吴爱民、陈宏峰、苗迎、肖琼、孙平安、郭永丽、汪进良、姜光辉、彭韬、周宏、卜华、罗为群、罗劬侃、白冰、吴泽燕、刘文、许琦。
“岩溶关键带监测技术要求”介绍
岩溶关键带监测技术要求主要针对岩溶地区的环境监测与管理,以确保这些脆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在岩溶区进行关键带监测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跟踪和记录水质、水量以及相关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这通常涉及对岩溶水体的水化学参数进行定期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硬度以及重金属等污染指标,以评估水质状况并及时发现潜在的污染源。
为了有效执行监测工作,还需要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和遥感技术来探测和分析地下河系统、洞穴及其与地表水系的相互作用。生态监测也被纳入到技术要求中,关注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变化以及土壤侵蚀情况。通过综合监测手段,可以更好地理解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动态变化,从而为制定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实施岩溶关键带监测技术要求时,还需考虑数据的精确性和代表性,确保采样点能够全面反映监测区域的岩溶特征和环境状况。同时,监测活动要兼顾环境保护和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避免监测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干扰。通过这种综合性的监测方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岩溶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