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SL 263-2000《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

SL 263-2000更新时间: 2025-04-11

标准详情

SL 263-2000《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基本信息

标准号:SL 263-2000

中文名称:《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

发布日期:2001-01-20    

实施日期:2000-08-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起草单位:国家防汛抗早总指挥部办公室

起草人:邓坚、束庆鹏、蓝侬生、王章立等    

中国标准分类号:P58防洪、排涝工程

SL 263-2000《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于2000年发布了《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标准(SL 263-2000),并于2001年1月20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SL 263-2000)是一项关于蓄滞洪区名称和代码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旨在统一全国范围内蓄滞洪区的命名和编码规则,以便于蓄滞洪区的管理和信息交流。标准涵盖了蓄滞洪区的分类、命名原则、代码结构、编码方法等方面,为蓄滞洪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蓄滞洪区分类

标准首先对蓄滞洪区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国家级蓄滞洪区:指由国家水利部门认定并统一管理的蓄滞洪区。

2、省级蓄滞洪区:指由省级水利部门认定并管理的蓄滞洪区。

3、市级蓄滞洪区:指由市级水利部门认定并管理的蓄滞洪区。

4、县级蓄滞洪区:指由县级水利部门认定并管理的蓄滞洪区。

通过分类,标准明确了不同级别蓄滞洪区的管理和责任主体,有利于实现蓄滞洪区的分级管理和有效监管。

三、命名原则

标准规定了蓄滞洪区的命名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名称应简明、易记、易写,便于传播和识别。

2、名称应体现蓄滞洪区的地理位置、规模、功能等特点。

3、名称应避免与其他蓄滞洪区或水利设施名称重复或近似。

4、名称应尊重当地民族文化和习俗,避免使用具有歧视性或侮辱性的词汇。

通过明确的命名原则,标准确保了蓄滞洪区名称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四、代码结构

蓄滞洪区的代码由三部分组成:

1、行政区划代码:表示蓄滞洪区所在的行政区划,如国家级、省级等。

2、类别代码:表示蓄滞洪区的类别,如国家级、省级等。

3、序号代码:表示同一类别、同一行政区划内蓄滞洪区的顺序编号。

标准对代码的长度和格式进行了规定,以便于代码的统一和识别。

五、编码方法

标准详细规定了蓄滞洪区编码的方法,包括:

1、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国家标准《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中的相应代码。

2、类别代码:采用两位数字表示,如01表示国家级,02表示省级等。

3、序号代码:采用三位数字表示,从001开始依次编排。

通过规范的编码方法,标准实现了蓄滞洪区代码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SL 263-2000)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对于规范蓄滞洪区的管理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