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SN/T 2212-2008《进出口粮谷中苄嘧磺隆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

SN/T 2212-2008更新时间: 2025-04-15

标准详情

SN/T 2212-2008《进出口粮谷中苄嘧磺隆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2212-2008

中文名称:《进出口粮谷中苄嘧磺隆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

发布日期:2008-11-18    

实施日期:2009-06-01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提出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罗祎、蔡会霞、陈志凌、史靖、陈冬东、李淑娟、唐英章    

SN/T 2212-2008《进出口粮谷中苄嘧磺隆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介绍

《进出口粮谷中苄嘧磺隆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SN/T 2212-2008)是一项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进出口粮谷中苄嘧磺隆残留量的检测工作。该标准于2008年11月18日发布,并自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粮谷中苄嘧磺隆残留量的检测。粮谷包括但不限于小麦、玉米、稻谷等,这些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农产品。通过液相色谱法,可以对这些粮谷样品中的苄嘧磺隆残留量进行精确测定,确保其符合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

二、检测方法

1、液相色谱法原理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差异的分离技术。在本标准中,通过将粮谷样品中的苄嘧磺隆与流动相中的溶剂相互作用,实现其与其他成分的分离,并利用检测器对苄嘧磺隆进行定量分析。

2、样品制备

标准详细规定了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制备过程。样品需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以防止苄嘧磺隆的降解或损失。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研磨、提取、净化和浓缩等步骤,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3、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包括样品的前处理、色谱条件的设定、色谱图的获取和数据处理。色谱条件如流动相的组成、流速、柱温和检测波长等,都需要根据标准规定进行精确控制。

三、结果判定与报告

1、结果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判断粮谷样品中苄嘧磺隆的残留量是否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如果检测结果超出规定限值,样品将被视为不合格。

2、结果报告

检测结果需要以书面形式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条件、色谱图、计算结果和结论等。报告应当清晰、准确,便于监管机构和相关利益方的查阅和理解。

四、标准的意义

SN/T 2212-2008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进出口粮谷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以及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