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WS/T 453-2014《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

WS/T 453-2014更新时间: 2025-04-18

标准详情

WS/T 453-2014《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基本信息

标准号:WS/T 453-2014

中文名称:《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

发布日期:2014-07-03    

实施日期:2014-12-15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WS/T 453-2014《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介绍

WS/T 453-2014《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旨在规范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的筛查和管理工作。该标准于2014年7月3日发布,并于同年12月15日实施。

一、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HCV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HCV相关疾病。

二、筛查对象和筛查方法

根据标准规定,以下人群应进行HCV筛查:

1、有输血、器官移植史的患者;

2、注射吸毒者;

3、有不安全性行为史的人;

4、有职业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

5、孕妇;

6、有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肝病史的患者。

筛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主要检测抗-HCV抗体,而核酸检测则直接检测病毒RNA。标准规定,初筛阳性者应进行核酸检测以确诊。

三、诊断和分型

HC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结果。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可将HCV感染分为三类:

1、急性HCV感染:抗-HCV阳性,HCV RNA阳性;

2、慢性HCV感染:抗-HCV阳性,HCV RNA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

3、既往HCV感染: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

标准还规定了HCV基因型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四、治疗方案

HCV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标准规定了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原则、用药剂量、疗程等。对于慢性HCV感染患者,应根据基因型、病毒载量、肝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五、预防措施

预防HCV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血液筛查,确保血液安全;

2、规范注射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

3、加强性健康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

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暴露;

5、对孕妇进行筛查,预防母婴传播。

六、健康管理

对于HCV感染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管理。标准规定了随访的频率、内容和方法。对于慢性HCV感染患者,应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WS/T 453-2014《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的发布和实施,为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