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SN/T 2651-2010《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法》

SN/T 2651-2010更新时间: 2025-04-23

标准详情

SN/T 2651-2010《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2651-2010

中文名称:《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法》

发布日期:2010-11-01    

实施日期:2011-05-01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肖进文 等

中国标准分类号:X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50

SN/T 2651-2010《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法》介绍

《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法》(SN/T 2651-2010)是一项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10年11月1日发布,并自201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目的与意义

食品安全是公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肉及肉制品作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安全性尤为重要。该标准通过引入基因芯片技术,为肉及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基因芯片法能够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健康。

二、标准内容详解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2、检测原理

基因芯片法基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通过将目标致病菌的特异性DNA片段固定在芯片上,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芯片上的DNA片段进行杂交,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目标致病菌。

3、样品制备

标准详细规定了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前处理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为后续检测提供准确的基础。

4、检测步骤

包括核酸提取、核酸标记、杂交、信号检测和结果分析等步骤。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5、结果判定

标准提供了结果判定的准则,包括阳性、阴性和不确定结果的判断标准,以及对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的方法。

三、标准实施的影响

1、提高检测效率

基因芯片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多种致病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有助于快速响应食品安全事件。

2、提升检测准确性

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相比,基因芯片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减少了误判和漏判的可能性。

3、促进食品安全监管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统一肉及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SN/T 2651-2010《肉及肉制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法》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