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34/T 1837-2013《浅水草型湖泊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DB34/T 1837-2013更新时间: 2025-04-23

标准详情

DB34/T 1837-2013《浅水草型湖泊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4/T 1837-2013

中文名称:《浅水草型湖泊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2013-02-04    

实施日期:2013-03-04

发布部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4/T 1837-2013《浅水草型湖泊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介绍

DB34/T 1837-2013《浅水草型湖泊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2月4日发布,并于同年3月4日正式实施。

一、养殖环境与设施

1、选址要求

标准强调选址的重要性,要求养殖水域应选择在浅水草型湖泊,水深在0.5-2米之间,水质良好,无污染源,且具备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2、设施建设

标准规定了养殖设施的建设要求,包括池塘、水源、排水系统、防逃设施等。设施建设应保证河蟹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同时便于管理和操作。

二、蟹苗投放与管理

1、蟹苗选择

标准要求蟹苗应选择健康、无病害、生长良好的品种,以确保养殖的成功率。

2、投放密度

根据养殖水域的实际情况,标准规定了适宜的蟹苗投放密度,以保证河蟹生长的空间和资源。

3、日常管理

标准对日常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水质监测、饲料投喂、生长观察等,以确保河蟹的健康生长。

三、饲养与营养

1、饲料选择

标准强调饲料的选择应以天然、无污染的原料为主,同时考虑到河蟹的营养需求。

2、投喂方法

标准规定了投喂的方法和频率,以保证河蟹获得均衡的营养。

四、疾病防治

1、预防措施

标准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疾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消毒、合理投喂、保持水质等。

2、疾病处理

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标准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隔离病蟹等。

五、捕捞与运输

1、捕捞时机

标准规定了捕捞的最佳时机,以确保河蟹的品质和口感。

2、捕捞方法

标准提出了捕捞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减少对河蟹的损伤。

3、运输要求

对于捕捞后的河蟹,标准规定了运输的条件和方法,以保证河蟹在运输过程中的生存和品质。

DB34/T 1837-2013《浅水草型湖泊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安徽省内河蟹生态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