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SN/T 1666-2005《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方法 普通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1666-2005
中文名称:《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方法 普通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
发布日期:2005-09-30
实施日期:2006-05-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提出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朱金国、陈红运、朱水芳、李献坤、黄志强、陈白莙、姜金林、向俨
中国标准分类号:B16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农业和林业
SN/T 1666-2005《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方法 普通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发布了《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方法 普通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SN/T 1666-2005)标准。该标准自200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适用范围
SN/T 1666-2005标准主要针对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矮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这三种病毒的检测。这三种病毒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毒性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病毒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效果。
二、检测方法概述
SN/T 1666-2005标准规定了两种检测方法:普通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通过检测病毒RNA的存在来判断病毒的感染情况。
1、普通RT-PCR方法:该方法通过反转录病毒RNA为cDNA,然后通过PCR扩增特定的病毒基因片段,最后通过凝胶电泳观察扩增产物来判断病毒的存在。
2、实时荧光RT-PCR方法:相较于普通RT-PCR方法,该方法在PCR过程中加入荧光标记,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定量分析病毒的数量。
三、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对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1、样品采集:要求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病毒检测。
2、样品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研磨、提取RNA等,以便于后续的检测工作。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反转录:将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
2、PCR扩增:根据病毒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3、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观察条带情况。
4、荧光定量:在实时荧光RT-PCR方法中,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监测病毒数量。
五、结果判断与报告
1、结果判断:根据凝胶电泳或荧光信号的强度,判断病毒的感染情况。
2、报告编制:实验结果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六、质量控制
1、阳性对照:在实验过程中加入已知病毒的阳性对照样品,以验证实验体系的有效性。
2、阴性对照:加入不含病毒的阴性对照样品,以排除实验过程中的污染。
SN/T 1666-2005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为水稻病毒病的检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病毒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效果,保障水稻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