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35/T 1376-2013《冷浸田类型划分与改良利用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5/T 1376-2013
中文名称:《冷浸田类型划分与改良利用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3-12-04
实施日期:2014-03-01
发布部门: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5/T 1376-2013《冷浸田类型划分与改良利用技术规范》介绍
DB35/T 1376-2013《冷浸田类型划分与改良利用技术规范》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份省级地方标准,于2013年12月4日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冷浸田类型划分
根据DB35/T 1376-2013标准,冷浸田被划分为三大类型:水田、旱田和半水半旱田。其中,水田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旱田主要分布在内陆山区,半水半旱田则分布在水旱交替的地区。每种类型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小类,以便于更精确地进行改良利用。
二、改良技术规范
1、水田改良技术
水田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排水、灌溉、土壤改良和栽培技术等。标准规定了水田的排水系统设计、灌溉方式、土壤改良方法和适宜的作物品种等,以提高水田的产出率和作物品质。
2、旱田改良技术
旱田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灌溉、保水和抗旱等。标准规定了旱田的土壤改良方法、灌溉系统设计、保水措施和适宜的作物品种等,以提高旱田的抗旱能力和作物产量。
3、半水半旱田改良技术
半水半旱田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排水、灌溉、土壤改良和抗旱等。标准规定了半水半旱田的排水系统设计、灌溉方式、土壤改良方法和适宜的作物品种等,以提高半水半旱田的适应性和作物产量。
三、改良利用技术的应用
DB35/T 1376-2013标准不仅规定了冷浸田的类型划分和改良技术,还提出了改良利用技术的应用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冷浸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因地制宜
根据冷浸田的具体类型和条件,选择适宜的改良技术和措施,实现冷浸田的改良利用。
2、科学管理
加强冷浸田的科学管理,包括土壤、水分、肥料、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冷浸田的生产效益。
3、持续改进
根据冷浸田的改良利用效果,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改良技术,实现冷浸田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DB35/T 1376-2013《冷浸田类型划分与改良利用技术规范》的发布和实施,为福建省冷浸田的改良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冷浸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