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GB/T 12689.10-2004《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锡量的测定 苯芴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2689.10-2004
中文名称:《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锡量的测定 苯芴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
发布日期:2004-04-30
实施日期:2004-10-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葫芦岛有色集团公司
起草人:廖述纯、刘彻、邓志辉
中国标准分类号:H13重金属极其合金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40.30金属材料化学分析
GB/T 12689.10-2004《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锡量的测定 苯芴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介绍
GB/T 12689.10-2004是中国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该标准于2004年4月30日发布,并在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名称解析
标准名称《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锡量的测定 苯芴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明确指出了该标准的应用领域和方法。它限定了分析对象为锌及锌合金;它规定了锡含量测定的具体化学分析方法,即苯芴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
二、标准适用范围
GB/T 12689.10-2004标准适用于锌及锌合金中锡含量的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对于锌及锌合金的生产、加工、使用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确测定锡含量,可以确保锌及锌合金的性能满足特定应用的要求。
三、标准方法原理
苯芴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络合反应的分析方法。在该方法中,锡与苯芴酮形成络合物,然后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通过测量该有色络合物的吸光度,可以定量分析锌及锌合金中的锡含量。
四、标准操作步骤
1、样品制备:需要将锌及锌合金样品制备成适合分析的形式,通常是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2、标准曲线制备: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锡含量的标准溶液,并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可以建立标准曲线。
3、样品分析:将样品溶液与苯芴酮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
4、吸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络合物的吸光度。
5、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将吸光度转换为锡含量。
五、标准准确性与精密度
GB/T 12689.10-2004标准对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六、标准的应用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锌及锌合金产品质量、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规范锡含量的测定方法,可以为锌及锌合金的生产、加工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七、标准的更新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GB/T 12689.10-2004标准可能会进行修订和更新。相关部门和专家将持续关注锌及锌合金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以确保标准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