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11/T 2142-2023《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基本信息
标准号:DB11/T 2142-2023
中文名称:《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
发布日期:2023-09-25
实施日期:2024-01-01
发布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提出单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归口单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起草人:秦挺鑫、周倩、高玉坤、张浩、李瑨、高令军、杨林、付侃、王皖、孟祥程、滕胜杰、宋常达、赵焕娟
中国标准分类号:P15工程抗震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25地震和防振
DB11/T 2142-2023《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介绍
《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DB11/T 2142-2023)标准,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制定的。本标准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背景与目的
1、标准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面临的突发事件风险日益增加。应急避难场所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其规划、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这一标准。
2、标准目的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建设和配套设施,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为市民提供安全、有效的避难空间。通过标准化管理,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
二、标准内容解读
1、场址选择
地理位置
标准规定,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应考虑地理位置的安全性和可达性。应远离易发生灾害的区域,如地震断裂带、洪水易发区等,同时应便于疏散和救援。
环境要求
避难场所应选择在环境质量良好、无污染源的区域,确保避难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配套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供水、供电、通讯、卫生设施等,以满足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医疗救护
标准还强调了医疗救护设施的重要性,要求避难场所应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及专业的医疗救护人员。
安全保障
为了保障避难人员的安全,避难场所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监控、报警系统等。
3、管理和维护
管理制度
标准规定,应急避难场所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维护、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等,确保避难场所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维护保养
避难场所的设施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三、标准的意义与影响
1、提升城市应急能力
本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北京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保障市民生命安全
通过规范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避难环境,保障市民在突发事件中的生命安全。
3、促进社会稳定
有效的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减少突发事件对城市运行的影响,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
《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DB11/T 2142-2023)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是北京市在城市应急管理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