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32/T 1397-2009《鲫鱼养殖技术规范》

DB32/T 1397-2009更新时间: 2025-04-10

标准详情

DB32/T 1397-2009《鲫鱼养殖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2/T 1397-2009

中文名称:《鲫鱼养殖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09-07-16    

实施日期:2009-09-16

发布部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1397-2009《鲫鱼养殖技术规范》介绍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9年7月16日发布了《鲫鱼养殖技术规范》(DB32/T 1397-2009),该标准旨在规范鲫鱼养殖行业,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自2009年9月16日起正式实施,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的鲫鱼养殖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标准概述

《鲫鱼养殖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鲫鱼养殖全过程的技术规范,涵盖了养殖环境、饲料与饲养、疾病防治、捕捞与运输等多个方面。该标准为养殖者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方法,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保证了鲫鱼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对鲫鱼养殖的环境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养殖水体应满足一定的水质标准,如溶解氧、pH值、氨氮等指标均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养殖池的建设应考虑水流、光照、排污等因素,以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鲫鱼的生长需求。还对养殖场的选址、布局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风险。

三、饲料与饲养管理

饲料是鲫鱼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规定了饲料的种类、营养成分、投喂量等方面的要求。饲料应选择优质、营养丰富的原料,以满足鲫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投喂量应根据鲫鱼的体重、生长速度等因素合理调整,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还对饲料的储存、投喂方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养殖效果。

四、疾病防治

鲫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至关重要。标准提出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要求。养殖者应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应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隔离和治疗。还对药物使用、疫苗接种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减少疾病对养殖的影响。

五、捕捞与运输

鲫鱼的捕捞和运输也是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准对捕捞方法、运输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捕捞时应采用合适的捕捞工具和方法,避免对鲫鱼造成损伤。运输过程中应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减少鲫鱼的应激反应。还对捕捞后的暂养、分级、包装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鲫鱼产品的品质。

六、质量安全控制

为保障鲫鱼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对养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养殖者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养殖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应加强对养殖环境、饲料、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管理,确保鲫鱼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还对养殖者的责任、养殖记录、产品追溯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提高养殖行业的整体水平。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