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NY/T 1499-2007《草种病害检疫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NY/T 1499-2007
中文名称:《草种病害检疫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07-12-18
实施日期:2008-03-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业司
归口单位: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全国畜牧总站、农业部全国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起草人:余鸣、尹晓飞、马金星、姚拓、朱明旗、汪玺等
中国标准分类号:B16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农业和林业
NY/T 1499-2007《草种病害检疫技术规程》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7年12月18日发布了NY/T 1499-2007《草种病害检疫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一、《规程》的主要内容
1、草种病害的定义和分类
《规程》明确了草种病害的定义,即草种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受到病原生物侵害所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同时,《规程》对草种病害进行了分类,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
2、草种病害的检疫对象
《规程》规定了草种病害的检疫对象,包括进口草种、出口草种、国内流通的草种等。这些草种在进入市场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病害检疫。
3、草种病害的检疫方法
《规程》提出了草种病害的检疫方法,包括田间检疫、室内检疫和实验室检疫。田间检疫主要是对草种生长环境进行检查,室内检疫是对草种样品进行观察和检测,实验室检疫则是通过科学仪器对草种进行深入分析。
4、草种病害的检疫标准
《规程》制定了草种病害的检疫标准,明确了草种病害的判定依据和等级划分。草种病害的判定依据包括病斑面积、病原生物种类等,等级划分则根据病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
5、草种病害的处理措施
《规程》规定了草种病害的处理措施,包括隔离、销毁、消毒等。对于检疫不合格的草种,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止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二、《规程》的实施意义
1、提高草种病害防控水平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草种病害的防控水平,通过规范检疫流程和方法,确保草种的质量和安全。
2、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草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草种病害的防控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减少因草种病害带来的损失。
3、促进草种产业健康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草种市场秩序,提高草种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草种产业的健康发展。
4、保护生态环境
草种病害的防控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病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
NY/T 1499-2007《草种病害检疫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草种病害检疫工作,提高草种病害防控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