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WS 375.19-2016《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 第19部分:疫苗管理》基本信息
标准号:WS 375.19-2016
中文名称:《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 第19部分:疫苗管理》
发布日期:2016-12-13
实施日期:2017-06-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起草人:孙晓冬、袁政安、施燕、张诚、汤学军、马家奇、李智海
中国标准分类号:C07电子计算机应用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WS 375.19-2016《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 第19部分:疫苗管理》介绍
《疫苗管理数据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内容解读
1、数据集结构
《疫苗管理数据集》规定了疫苗管理数据集的结构,包括数据集的名称、代码、版本、数据集说明、数据元目录等。这些信息为数据集的识别、理解和使用提供了基础。
2、数据元定义
数据元是构成数据集的基本元素。标准详细定义了疫苗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元,如疫苗名称、批号、接种日期、接种部位、接种医生等。每个数据元都有明确的数据类型、表示格式和数据长度,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数据集应用
标准指出数据集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疫苗接种记录的收集、疫苗库存管理、疫苗接种监测和评估等。这有助于指导实际工作中的数据收集和使用,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数据质量管理
为保障数据质量,标准提出了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这些要求有助于提高疫苗管理数据的可靠性,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
5、数据共享与安全
数据共享是提升疫苗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标准规定了数据共享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强调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在保障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
二、实施意义
1、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统一的数据集标准,可以减少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障碍,提高疫苗管理的效率。
2、保障数据质量
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从而保障疫苗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促进信息共享
标准的实施为疫苗管理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4、支持决策制定
准确的疫苗管理数据是制定科学决策的基础。标准的实施有助于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疫苗管理数据集》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疫苗管理向信息化、标准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仅有助于提升疫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还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