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YD/T 2564.2-2013《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2部分:RLC协议》

YD/T 2564.2-2013更新时间: 2025-04-22

标准详情

YD/T 2564.2-2013《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2部分:RLC协议》基本信息

标准号:YD/T 2564.2-2013

中文名称:《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2部分:RLC协议》

发布日期:2013-07-22    

实施日期:2013-07-22

发布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2564.2-2013《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2部分:RLC协议》介绍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YD/T 2564.2-2013标准,即《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2部分:RLC协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标准于2013年7月22日发布并实施,旨在规范LTE FDD网络中Uu接口的第二层技术要求,尤其关注RLC(无线电链路控制)协议的实现细节。

一、标准概述

YD/T 2564.2-2013标准是针对LTE FDD(长期演进频分双工)网络中Uu接口的层二技术要求的规范。Uu接口是用户设备(UE)与网络之间的无线接口,负责承载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该标准分为两个部分,本文聚焦于第二部分——RLC协议的技术要求。

二、RLC协议的定义与作用

1、RLC协议的定义

RLC(Radio Link Control)协议是LTE网络中用于实现数据链路层功能的关键协议之一。它负责在无线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的分段、重组、错误检测和重传等任务。

2、RLC协议的作用

RLC协议的主要作用包括但不限于:

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性。

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如确认模式(AM)、非确认模式(UM)和透明模式(TM)。

通过缓冲和流量控制机制,优化无线资源的使用。

三、标准内容解读

1、协议架构

YD/T 2564.2-2013标准详细描述了RLC协议的架构,包括协议的实体、功能和流程。协议实体包括RLC实体、PDCP(分组数据会聚协议)实体和MAC(介质访问控制)实体。

2、数据传输模式

标准规定了三种RLC传输模式:AM、UM和TM。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

AM模式:适用于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如实时语音和视频。AM模式提供数据的确认、重传和顺序传输。

UM模式:适用于对延迟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实时游戏。UM模式不提供数据确认和重传,但提供数据的顺序传输。

TM模式:适用于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性要求较低的应用。TM模式不提供数据的确认、重传和顺序传输。

3、错误控制机制

标准对RLC协议的错误控制机制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错误检测和重传机制。这些机制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是RLC协议的另一个关键功能,它通过缓冲和调度机制来优化无线资源的使用,防止网络拥塞。

四、标准的应用与影响

YD/T 2564.2-2013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LTE FDD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网络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开发者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确保了网络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该标准也推动了LTE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