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34/T 1846-2013《红足壮异蝽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4/T 1846-2013
中文名称:《红足壮异蝽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3-04-07
实施日期:2013-04-07
发布部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4/T 1846-2013《红足壮异蝽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DB34/T 1846-2013《红足壮异蝽防治技术规程》是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4月7日发布并实施的一项地方标准。
一、红足壮异蝽概述
红足壮异蝽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其成虫和若虫均能取食植物叶片,造成叶片缺刻、穿孔和卷曲,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二、标准主要内容
1、防治原则: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强调在病虫害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监测方法:标准规定了红足壮异蝽的监测方法,包括目测法、黑光灯诱捕法和性诱剂诱捕法等,以准确掌握害虫的发生动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防治措施:标准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农业防治主要包括种植抗虫品种、合理轮作和耕作等;物理防治主要利用黑光灯、性诱剂等诱杀成虫;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化学防治则要合理选择农药,控制用药次数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造成污染。
4、农药使用:标准对农药的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5、防治效果评价:标准规定了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目测法、计数法和生物测定法等,以客观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三、标准实施意义
1、提高防治效果:通过规范红足壮异蝽的防治技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高产、优质。
2、减少农药使用:标准强调合理使用农药,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有助于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促进农业现代化:标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竞争力。
DB34/T 1846-2013《红足壮异蝽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标准,对于规范红足壮异蝽的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朋友应认真学习和掌握该标准,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