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GB/T 18654.5-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

GB/T 18654.5-2008更新时间: 2025-05-11

标准详情

GB/T 18654.5-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8654.5-2008

中文名称:《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

发布日期:2008-08-01    

实施日期:2008-11-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归口单位: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上海水产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起草人:李思发、赵金良、徐忠法、蔡完其、邹曙明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水产、渔业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捕捞和水产养殖

GB/T 18654.5-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18654.5-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标准。GB/T 18654.5-2008标准于2008年8月1日发布,自2008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样品采集与处理

1、样品采集

标准中规定,食性分析的样品应从养殖鱼类的胃或肠道中采集。采集时,应尽量选择个体大小、健康状况相近的鱼类,以保证分析结果的代表性。

2、样品处理

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工作。处理方法包括清洗、晾干、称重、粉碎等,具体步骤应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和分析目的进行调整。

二、食性分析方法

1、显微镜观察法

显微镜观察法是食性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鱼类的食性组成,如植物性、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等。

2、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来推断鱼类的食性。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食性信息,但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设备。

3、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分析鱼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组成,来推测其食性。这种方法可以揭示鱼类与食物之间的微观关系,为食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三、结果判定与应用

1、结果判定

根据食性分析的结果,可以对鱼类的食性进行判定。标准中提供了详细的判定规则和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结果应用

食性分析的结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养殖管理、饲料配方设计、生态保护等。通过了解鱼类的食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养殖效益。

GB/T 18654.5-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标准为养殖鱼类的食性研究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方法和规范。通过遵循该标准进行食性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鱼类的食性特点,为养殖鱼类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该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养殖鱼类种质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