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DB37/T 3354-2018《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7/T 3354-2018
中文名称:《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8-07-19
实施日期:2018-08-19
发布部门: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出单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归口单位: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潍坊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起草人:秦华伟、张秀珍、孙珊、张娟、谷伟丽、刘国宁、高继庆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海水养殖与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捕捞和水产养殖
DB37/T 3354-2018《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介绍
DB37/T 3354-2018《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DB37/T 3354-2018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18年7月19日起发布,并于同年8月19日起正式实施。
一、基本原则
1、科学性:监测工作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监测工作应全面覆盖养殖区的各个方面,包括水质、底质、生物等。
3、针对性:监测工作应针对养殖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监测项目和方法。
4、可操作性:监测工作应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推广。
二、监测项目
1、水质: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盐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
2、底质:包括底质类型、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3、生物:包括贝类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
4、其他:根据养殖区的具体情况,可增加其他必要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方法
1、水质监测:采用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监测。
2、底质监测:采用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监测。
3、生物监测:采用生物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等进行监测。
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模型分析法等进行数据处理。
四、监测频次
标准规定了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的频次要求,具体如下:
1、水质监测: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2、底质监测: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
3、生物监测: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4、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养殖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五、数据处理
1、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和模型分析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数据存储:将监测数据进行妥善存储,便于查询和后续分析。
六、结果评价
1、评价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3、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养殖区的管理和决策,指导实际生产。
DB37/T 3354-2018《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为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系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通过规范监测工作,有助于保障贝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