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标准 > 正文

DB44/T 638-2009《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

DB44/T 638-2009更新时间: 2025-03-15

标准详情

DB44/T 638-2009《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44/T 638-2009

中文名称:《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09-08-06    

实施日期:2009-12-01

发布部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4/T 638-2009《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介绍

DB44/T 638-2009《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旨在规范和指导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的地方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柑橘黄龙病概述

柑橘黄龙病,又称柑橘花叶病,是一种由病原细菌引起的柑橘植物病害。该病主要通过柑橘木虱传播,对柑橘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二、标准内容概述

1、病害识别:明确了柑橘黄龙病的症状特点,便于农户和技术人员准确识别病害。

2、病原生物学特性:介绍了病原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基础信息。

3、传播途径:详细阐述了柑橘黄龙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木虱传播和嫁接传播。

4、防控策略: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5、防控技术:具体介绍了防控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指导。

6、监测与预警:强调了监测与预警在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和预警机制。

7、应急处置:针对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及时控制疫情蔓延。

三、病害识别与病原生物学特性

在标准中,对柑橘黄龙病的病害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叶片黄化、花叶、果实畸形等。对病原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介绍,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等,为病害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传播途径与防控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柑橘黄龙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木虱传播和嫁接传播。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如对于木虱传播,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嫁接传播,则强调了对嫁接材料的严格检疫。

五、防控技术与操作步骤

在防控技术方面,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包括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密植、修剪病枝等;化学防治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农药和施药时间;生物防治措施,如利用天敌控制木虱数量等。这些技术措施为农户和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六、监测与预警机制

监测与预警是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提出了定期对柑橘园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了预警机制,根据监测结果和气象条件等因素,预测疫情发生的可能性,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七、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封锁疫区、销毁病株、加强消毒等。这些措施有助于迅速控制疫情蔓延,减轻病害对柑橘产业的影响。

阅读剩余 50%
检测报告查询
企来检LOGO

关注公众号快速查报告

企来检公众号 ico图标 微信公众号: 企来检
企来检LOGO

提交检测委托,一键获取报价

联系方式
样品名称
企业名称
立即提交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企来检LOGO

信息已保存,请完成手机号验证

等待验证
获取验证码
立即校验
  完成信息验证后,立刻为您分配检测工程师